[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9 04:19

看到向钱看齐的李思思现状,才明白她为什么放弃央视的“铁饭碗”

曾在央视舞台上连续九年主持春晚的李思思,从国家级媒体平台离职后转型直播带货与商业活动,这一职业选择不仅引发公众对传统媒体人职业转型的关注,更折射出新媒体时代下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她的转型之路,既有对个人职业前景的精准规划,也暗含着对生活品质与家庭平衡的追求,其从 “央视名嘴” 到 “带货主播” 的身份转变,为不少面临职业选择的人提供了观察样本。
早年成长:拒绝舞蹈赛道,深耕播音主持的 “不随大流”​
1986 年 11 月 4 日,李思思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注重教育的家庭。长春的冬天格外寒冷,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里,她的童年却与舞蹈紧密相连 —— 父母希望通过艺术培养她的气质,从五岁起便送她去学舞蹈。每天清晨五点,当其他孩子还在温暖的被窝里时,李思思已经起床洗漱,背着练功包赶往练功房;寒冬腊月里,练功房没有暖气,她的脚踝常被冻得发红,压腿时膝盖处的淤青也从未断过,可即便如此,她也从没跟父母喊过苦。​
不过,李思思并非完全顺从父母的安排。初中时,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播音主持节目,镜头里主持人流畅的表达与从容的台风深深吸引了她,从那时起,她便在心里埋下了 “要做播音主持” 的种子。后来,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向她抛出橄榄枝,这是无数学习舞蹈的孩子梦寐以求的机会,可李思思却坚定地拒绝了。她跟父母坦诚:“我喜欢的不是舞蹈,而是站在镜头前传递信息的感觉。”​
为了实现播音主持的梦想,李思思在学业上格外努力。高中时期,她每天除了完成学校课程,还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朗诵,对着镜子纠正发音与肢体动作,甚至把新闻联播的台词抄下来,模仿主持人的语气反复练习。2004 年高考,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要知道,当年北大该专业在吉林省的录取名额仅有 2 个,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进入北大后,她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课堂上认真记录笔记,课后泡在图书馆查阅专业书籍,还主动参与学校的校园广播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大一那年,央视《挑战主持人》节目面向全国高校招募选手,李思思抱着 “试一试” 的心态报了名。比赛中,她凭借清晰的逻辑表达、稳定的台风和亲和的气质脱颖而出:面对 “如何看待年轻一代职业选择” 的犀利提问,她结合自身经历,既表达了对梦想的坚持,也体现出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即兴主持环节,她拿到 “校园文化节” 的主题,短短三分钟内便搭建好主持框架,还巧妙融入北大的校园元素,赢得评委一致好评。最终,她成为节目史上首位连续八期卫冕的女擂主,镜头前的从容与灵动,让不少观众记住了这个来自北大的女孩。2006 年,她再次参加该节目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季军,这次比赛也为她敲开了央视的大门 —— 比赛结束后不久,央视便向她发出了实习邀请。​

央视生涯:从实习生到 “春晚常客”,17 年深耕积累人气​
2006 年,李思思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央视,最初被分配到文艺中心,负责协助整理节目素材、撰写串场词。刚入职时,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把当天需要用到的资料按顺序整理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向资深同事请教,哪怕是打印文件、核对字幕这样的小事,也做得一丝不苟。有一次,她负责撰写一档音乐节目的串场词,为了准确描述一位民乐演奏家的风格,她特意查阅了大量民乐资料,还利用下班时间去听演奏会,最终写出的串场词既专业又生动,得到节目导演的认可。​
2007 年,李思思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重要机会 —— 主持中韩歌会。这是她首次独立主持大型跨国文艺活动,为了做好准备,她提前两周学习韩语问候语,了解韩国文化习俗,还反复研究往届节目视频,总结主持技巧。活动当天,她穿着简约的礼服,用流利的中文与韩语交替主持,与韩国主持人配合默契,成功带动现场气氛,这次主持也让她在央视内部获得更多关注。同年,她又主持了央视春节歌舞晚会,进一步积累大型晚会的主持经验。​
2011 年,李思思接手综艺节《欢乐英雄》,这档节目以轻松幽默的风格为主,需要主持人具备较强的互动能力与应变能力。为了贴近节目定位,她特意改变以往偏正式的主持风格,尝试用更活泼、更接地气的语言与嘉宾互动:在一期 “乡村体验” 特辑中,她跟着农民伯伯下田插秧,满身泥点却笑得格外灿烂,还主动调侃自己 “插秧技术不如大爷”,瞬间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节目播出后,收视率稳步上升,她也凭借这档节目获得央视内部的重点培养。​
2012 年,是李思思央视生涯的 “高光时刻”—— 这一年,26 岁的她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成为央视史上最年轻的春晚女主持人之一。春晚后台,她提前三个小时到场准备,反复核对台词手稿,手心沁出细汗却依旧保持微笑;登台后,她与朱军、李咏等资深主持人并肩而立,声音清亮,眼神坚定,播报时没有出现一丝失误。节目结束后,导演拍着她的肩膀称赞 “后生可畏”,观众也通过屏幕记住了这个年轻却沉稳的主持人。从 2012 年到 2022 年,她连续九年主持春晚:2013 年蛇年春晚,她在语言类节目串场中巧妙融入新春祝福,台风愈发成熟;2014 年马年春晚,她的站位从边缘逐渐向中间靠拢;2018 年至 2022 年期间,她多次站在春晚舞台的 C 位,不少观众认为她是 “董卿的接班人”。​
除了春晚,李思思还在央视尝试更多元的角色。2020 年,她担任文化节目《衣尚中国》的主持人兼制作人,这档节目聚焦中国非遗服饰文化,从选题策划到嘉宾邀请,再到节目流程设计,她都全程参与。为了呈现最真实的非遗文化,她曾带着团队深入云南、贵州等地,走访数十位非遗传承人,拍摄期间经常工作到深夜,反复打磨节目细节。节目播出后,不仅收视率稳居同时段前列,还获得业内多项文化类奖项,进一步奠定了她在央视文艺类节目的地位。​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李思思的央视工作内容也逐渐发生变化。2022 年虎年春晚后,她主持的央视常规节目数量减少,转而被调至购物栏目工作,负责介绍农产品、日用品等商品。这段经历让她首次接触 “带货” 领域 —— 在节目中,她需要详细讲解商品的特点、价格优势,还得与观众互动答疑,这些经验为她后来转型直播带货埋下伏笔。​

离职决策:告别 “铁饭碗”,选择更自由的职业赛道​
在大众眼中,央视主持人是 “体面”“稳定” 的代名词,被称为 “铁饭碗”,但实际收入却远没有外界想象中高昂。据业内人士透露,央视主持人的年薪普遍在 25 万元左右,扣除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后,到手金额更少。曾有央视主持人王阳在采访中提到,电视台的薪资水平与节目规模挂钩,越是大型平台,工作压力越大,但薪资与付出并不完全成正比。对于生活在一线城市的李思思而言,这样的收入要承担家庭开支、子女教育等费用,压力并不小。​
2023 年 10 月 9 日,李思思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一条动态,内容为 “十三载奋斗,感恩所有;启前路风景,沐光而行”,配文简洁却意味深长。很快,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问 “是不是从央视离职了”,她直接回复 “嗯嗯,开启新的挑战”,正式确认离职消息。这一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可惜,认为她放弃央视平台太遗憾;也有人猜测她离职是因为 “竞争压力大”“被新人顶替”;还有部分网友表示理解,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职业方向的权利。​
离职后的李思思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迅速开启职业转型。2023 年 11 月 3 日,她现身杭州某时尚活动现场,以特邀主持人的身份参与活动 —— 当天她穿着一身香槟色长裙,妆容精致,在舞台上熟练地介绍品牌理念、与嘉宾互动,全程把控活动节奏,展现出专业的主持功底。据活动主办方透露,李思思的出场费在 5 万至 10 万元之间,具体金额根据活动规模调整。​
随后,她又接连参与多场商业活动:11 月 13 日,在成都主持太阳能行业庆典,面对台下数百位行业从业者,她精准解读新能源政策,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 “绿色发展” 的理解;11 月 18 日,她来到河南新乡,为当地一家新开的商场主持开业仪式,当天商场人流量突破 10 万人次,她的出现也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与央视工作相比,这些商业活动的时间更灵活,收入也更高,且能自主选择参与的活动类型,自由度大幅提升。​
李思思选择离职,除了收入因素,还有对职业自由度的追求。在央视工作期间,节目安排、出镜频率等都由台里统一规划,个人话语权有限;而离职后,她可以自主决定接哪些活动、参与哪些项目,还能灵活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这种 “掌控感”,是她在央视难以获得的。​

转型成果:直播带货成主力,事业版图持续扩大​
离职后的李思思,将主要精力放在直播带货与商业主持上,其中,抖音平台成为她深耕直播的核心阵地。她在抖音开设名为 “李思思” 的账号,账号简介为 “分享好物,传递生活美好”,内容以商品推荐、生活日常为主。为了做好直播,她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每次直播前,都会提前试用商品,详细了解商品的生产流程、质量标准、价格优势;直播中,她会结合自身使用体验讲解商品,语言通俗易懂,还会通过 “限时优惠”“满减活动” 等方式带动观众下单;直播后,她还会查看观众反馈,针对问题调整后续选品方向。​
截至 2025 年 9 月,李思思的抖音账号粉丝量突破 1000 万,还获得平台 “优质电商作者” 认证。她的直播专场涵盖服饰、护肤品、食品、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其中 “国货专场”“家乡好物专场” 最受欢迎 —— 在一场吉林家乡好物直播中,她推荐的东北大米、长白山木耳等商品,上架后半小时内便售罄,单场直播成交额突破 250 万元。这样的收入水平,远超她在央视的年薪,用网友的话说 “一场直播顶得上过去半年的工资”。​
除了直播带货,李思思还继续发挥主持专长,参与各类综艺与专业活动。2024 年 2 月,她加盟户外综艺《这是我的岛》,与欧豪、蔡国庆等嘉宾共同前往海岛体验生活 —— 在节目中,她没有端着 “主持人架子”,而是主动参与捕鱼、搭建帐篷等体力活,还利用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嘉宾之间的分工,展现出接地气的一面,节目播出后口碑良好。2024 年 5 月 9 日,她受邀主持 “新征程新奋斗・致敬航天” 主题活动,面对航天领域的专家与航天员家属,她提前做足功课,准确解读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活动结束后,航天专家称赞她 “对专业领域的理解远超预期”。​
2025 年 1 月 15 日,李思思主持西凤酒全球经销商大会,这场活动持续四个小时,她需要全程把控流程、介绍品牌历史、与经销商代表互动。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场商演的收入达到六位数,相当于她在央视三个月的薪资。当天她穿着红色西装套装,气质干练,在介绍西凤酒的酿造工艺时,还特意引用了古代诗词,将文化元素与品牌推广结合,得到经销商们的认可。​

家庭与个人:平衡事业与生活,享受转型后的从容​
在事业转型的同时,李思思也兼顾着家庭生活。她的丈夫是大学期间认识的同学,对方从事理工领域工作,性格低调,两人婚后一直保持着对彼此职业的支持。2014 年 12 月,他们的大儿子出生;2017 年 3 月,小儿子降临,组成幸福的四口之家。在央视工作时,由于经常需要加班、出差,李思思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 —— 有一次,她因主持春晚排练,连续一周没能在孩子睡前回家,只能通过视频通话看孩子一眼。​
离职后,这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她在 B 站开设账号,从 2021 年 8 月起开始分享家庭日常:视频里,她会带着两个儿子去公园放风筝,教他们做手工,还会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比如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怎样跟孩子沟通情绪问题”。截至 2025 年,她的 B 站账号粉丝量超过 18 万,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 “羡慕这样的亲子时光”“思思把家庭照顾得真好”。​

李思思还格外注重自身状态的保养。2024 年,有网友在高铁上偶遇她,拍下的视频中,她穿着舒适的休闲装,在十小时的行程里有条不紊地安排时间:上车后先拿出消毒湿巾擦拭座位,然后泡上一杯普洱茶,午餐选择清淡的绿叶菜控制糖分摄入,下午会做简单的手部按摩放松,傍晚用艾草锤轻轻敲打肩颈缓解疲劳,睡前还会敷上一片面膜。今年 39 岁的她,皮肤状态依旧紧致,脸上很少有明显细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脱离央视的高压环境后,李思思的精神状态也更加从容。过去在央视,她需要时刻保持最佳状态,面对公众的审视与行业竞争,压力不小;而现在,她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工作,累了就给自己放几天假,陪家人旅行,这种 “松弛感” 让她整个人看起来更有活力。​
2025 年中秋前夕,李思思在抖音直播间推出 “家乡好物” 专场,镜头里的她穿着简约的白色衬衫,熟练地介绍着来自吉林的大米和山珍,身后的背景板上贴着 “助力乡村振兴” 的标语。直播过程中,她还连线了家乡的农民伯伯,让对方直接讲述农产品的种植过程,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 50 万,评论区里满是 “支持思思”“买了两袋大米” 的留言。直播结束后,她在社交平台发布一条动态,配文 “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做点事,很开心”,配图是她与农民伯伯的合影,照片里的她笑得格外灿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到向钱看齐的李思思现状,才明白她为什么放弃央视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