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0 12:03

千亿富豪刘永好,功成名就怎样对待结发妻子?女儿下嫁导演惹人议


文| 毒蜂
编辑| 毒蜂
——【·前言·】——
四川首富刘永好,身家千亿,事业版图遍布全国,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大老板当年创业的第一笔钱,竟是妻子李巍“砸”出来的!发家后,他竟然是这样对待妻子……
贤妻砸“铁饭碗”换来250元创业金李巍可不是普通家庭妇女,她华西医科大毕业,在一个学校里当校医生,在当时这可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白富美,1979年,她却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当时还是穷教师的刘永好。
也许是想给李巍更好的生活,婚后不久,刘永好和三个哥哥嗅到了农村改革的商机,想合伙养鹌鹑创业, 可启动资金成了他的拦路虎。
他们的启动资金是1000元,兄弟四人出250元,虽然只有250元,这在当时,却相当于普通工人近一年的工资总和,家境贫寒刘永好连100元都没有。

就在刘永好不知道怎么办时,他的妻子李巍站了出来,看着丈夫紧锁的眉头,她二话没说,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绸布包,里面放的是她刚参加工作不久,省吃俭用花200元买的一块崭新的上海牌手表,这还是她结婚时给自己买的最值钱的嫁妆。
她毫不犹豫地以185元的价格卖掉了这块心爱的手表。
“拿着,凑你的份子钱!”


李巍把卖手表的钱塞到刘永好手里,刘永好眼眶瞬间红了,他知道这块表对妻子意味着什么。
他又咬牙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收音机和代步的自行车,终于凑齐了那沉甸甸的250元。
看到丈夫创业的决心和初期艰难,为了全身心支持他,李巍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她亲手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她辞掉令人羡慕的省机械厅干部学校校医的工作。

她可是堂堂华西医科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在那时可以用稀缺来形容,而她的这份工作在当时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
李巍的决定震惊了同事和亲友,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放弃了。“永好需要我,这个家需要我们俩一起拼。”
贤内助变“鹌鹑西施”,却突遭“卸甲归田”一开始他们连养殖场地都没有,刘永好就偷偷把养殖场建在了学校宿舍楼的阳台上面,没有笼子,刘永好就动手自己做,就这样一个近2米高的多层木笼,可以塞进40只小鹌鹑小养殖场建成了。

然而,养殖鹌鹑不仅粪便的味道刺鼻,它们叫声也给他们带来了麻烦,很快同事和邻居的抱怨声就传到了校领导耳朵里。
李巍知道,这事处理不好,丈夫可能连工作都保不住,毕竟当时刘永好还没有离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事业,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拿着抹布和水桶,一遍又一遍地擦洗那个木笼和阳台地面,连角落缝隙都不放过。
为了减少噪音,她把鹌鹑喂食的时间进行调整,邻居们看她一个大学生如此辛苦操持,也就不好意思再抱怨了,而且还私下里给她起了个外号“鹌鹑西施”。

而刘永好不仅要教书,还要负责鹌鹑蛋的销售,每天只要下课铃声一响,他就蹬上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破自行车,后座绑着两个大竹筐鹌鹑蛋,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叫卖。
每天的风吹日晒,让他皮肤黝黑,完全没有一点教书先生的样子,但他从未抱怨过。
后来随意规模的扩大,小小的阳台很快就无法满足他们的养殖需求,于是他们租了一个房子当养殖场,而李巍更忙了,她不仅是养殖场的清洁工、饲养员,还成了丈夫的“财务总监”和“技术顾问”。

她发挥医科生的特长,托同学买来蚕蛹,磨成粉,再混合土霉素,反复试验配比添加到饲料里,没想到,这个“土方子”大大提高了鹌鹑的产蛋率和抗病力!
到1986年,他们的养殖场场年产鹌鹑15万只,成了四川省响当当的养殖大户,每天产蛋数万枚。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李巍以为自己会一直和丈夫并肩战斗下去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狠狠的给了她一击。

1988年,刘氏兄弟的希望集团正式成立,在决定未来走向的家庭会议上,兄弟四人达成了一致,为了公司规范化管理和避免家族矛盾,他们兄弟四人的妻子必须退出公司管理层回家。
虽然他们达成共识的决定,但刘永好当时心里像刀割一样,他看着妻子,想起她卖掉的表,辞掉的工作,想起她在阳台上一次次弯腰擦洗的身影,想起她在养殖场熬夜算账的疲惫……
他知道公司能有今天的发展,妻子李巍功不可没,可是现在公司壮大了,他却要让她离开,他不知道如何跟妻子说,好几次话都嘴边了,但是就是说不出口。

最后,他还是跟妻子李巍说明了这一切,李巍当时就愣住了,眼泪瞬间在眼眶里打转,委屈、不甘、失落涌上心头,多少个日夜的付出,难道就这样结束了?
但她看着丈夫痛苦的表情,看着这个他们共同奋斗起来的事来,李巍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泪水,轻轻点了点头:“我懂,我回家。”
这份深明大义和隐忍,让刘永好既心疼又愧疚,也让他对妻子的敬重更深了一层,他内心暗暗发誓,一定不能愧对妻子。

“抠门”富豪的宠妻之道李巍从公司离开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家庭和女儿刘畅身上,而刘永好的事业则像坐上了火箭,1992年,他掌舵的新希望集团飞速发展,成为行业巨头,他三次问鼎四川首富,是名副其实的“千亿富豪”。
尽管刘永好身价过亿,功成名就, 在充斥着各种诱惑的商海,他始终洁身自好,是出了名的“绯闻绝缘体”,他对结发妻子李巍的爱与尊重,几十年从未改变。

只要人在成都,无论多忙,刘永好一定赶回家吃晚饭,他说:“家里有盏灯为我亮着,有口热乎饭等着,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家里虽有保姆,但李巍坚持亲自下厨,做丈夫爱吃的家常菜,特别是那道承载着创业初期辛酸与温情的回锅肉。
也讲穷苦出身的原因,刘永好的节俭刻进了他的骨子里,他那辆老旧的桑塔纳轿车,一开就是十几年,门把手都掉了漆,都没有舍得换,后来他的下属们实在看不下去,他才被“逼”着换了辆新车。

去分公司视察,他更是明确要求不得进行高档宴请,他常在办公室或招待所里,泡一碗方便面(据说最爱华丰三鲜伊面)解决一顿饭,哪怕是在公司吃盒饭,他也是吃得一粒米不剩。
2016年,他路过商场,一次性花400元买了10件同款衬衣,轮换着穿,就连当时一家知名杂志社请他拍封面,他穿的正是其中一件价值40元的普通衬衣。
李巍心疼他,总想给他买些高档西装皮鞋,刘永好总是笑着摆摆手:“穿那么好干嘛?舒服、干净就行,钱要花在刀刃上。”

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朴素,正是他对过往岁月的铭记,也是对奋斗初心的坚守。
刘永好深知妻子为家庭和事业的巨大付出,在家里,他与妻子说话总是和声细语,非常关心妻子的感受,生怕无意中伤到妻子的感情。
他常说:“李巍是家里的定海神针,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后来,女儿刘畅去美国读高中后,李巍的生活一下子空了,她对丈夫说:“歇了这么多年,我想再做点自己的事,你放心,绝不和集团业务沾边。”

刘永好二话不说,甚至连问她要做什么都没有问,就给妻子李巍转了2000万启动资金,这份无条件的信任,也让李巍感动不已。
后来,李巍在凉山脚下租了两万亩地种植万寿菊,生产天然黄色素出口海外,同样做得风生水起。
刘永好不仅出钱,在妻子事业遇到困难时,还会不动声色地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帮她解决。

掌上明珠情归才子导演女儿刘畅继承了父母的智慧和坚韧,在父亲的企业历练后,年纪轻轻就登上胡润女富豪榜,成为最耀眼的“企二代”之一, 这样一位身家百亿的“白富美”,她的婚恋自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2013年,33岁的刘畅负责北京公司的宣传片拍摄, 她亲自担任女主角,当时聘请的导演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孙浩。
孙浩1983年出生于哈尔滨,比刘畅小3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当时在圈内还默默无闻。

在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刘畅被孙浩的才华深深吸引,他的镜头语言独特,对艺术有执着追求,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待人接物谦逊有礼,丝毫没有圈内某些人的浮夸之气, 更重要的是,他并不知道刘畅显赫的家世,只把她当作一个认真敬业的合作伙伴。
长时间的相处两个年轻人的心渐渐的走到了一起,宣传片大获成功,在庆功会上,孙浩鼓起勇气向刘畅表达了爱慕之情,刘畅早已芳心暗许,欣然接受。
女儿恋爱了,对象是个“穷导演”消息传回成都,亲戚朋友议论纷纷,在常人看来,刘畅这样的家世,怎么也得找个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弟或青年才俊,一个“小导演”?太不般配了。

刘永好和李巍虽然开明,但事关女儿终身幸福,他们不敢有丝毫马虎,夫妇俩赶紧坐飞机到北京“面试”未来女婿。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孙浩的表现却出乎意料地坦荡从容,他没有刻意讨好,也没有因对方是超级富豪而畏缩,他们在与孙浩的交谈中,看到了他的真诚、担当和对女儿纯粹的爱,刘永好夫妇彻底放下心来。
2015年8月8日,刘畅与孙浩在北京低调登记结婚,他们并没有因为家境显赫而奢华铺张,婚后,孙浩继续在导演道路上耕耘,他执导的电影《再见我们的十年》上映时,刘畅不仅包场支持,还化身“头号粉丝”,在社交媒体上为丈夫打Call。

家和万事兴的质朴真谛如今,刘永好已年过古稀,虽然女儿刘畅能力出众,已在集团担任要职,但刘永好依然担任着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为这艘商业巨舰掌舵,他每天依然忙碌,但心态平和而满足。
回首自己的大半生,他最感欣慰和自豪的,并不是自己拥有了庞大的财富帝国,而是拥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 与结发妻子李巍相濡以沫四十余载,风雨同舟,感情历久弥新,女儿刘畅事业有成,婚姻幸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

如果说还有什么“甜蜜的烦恼”,那就是老爷子盼着抱外孙(女)的心情越来越急切了, 女儿刘畅和丈夫孙浩都忙于事业,生育计划一直未提上日程, 刘永好逮着机会就“催生”。
从当年李巍卖掉手表凑出185元起步,到如今坐拥千亿商业王国,刘永好和李巍的故事,它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财富传奇的故事了,它更像一部关于患难与共、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的婚姻教科书。
pic/gs54divgwd4.jpg
李巍用她的智慧、牺牲和独立精神,赢得了丈夫一生的敬重和深爱; 刘永好用他的专一、感恩和朴实行动,诠释了何为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深情厚谊,而他们对女儿婚姻选择的尊重与支持,也打破了豪门的刻板印象,传递了重人品轻门第的婚恋观。
结语“家和万事兴”,这句老话在刘永好家族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印证, 没有李巍当初的“砸锅卖铁”的鼎力支持,可能就没有刘永好后来的商业帝国;没有刘永好功成名就后的专一与感恩,也就难有这段令人称羡的姻缘佳话。
在当今社会,像刘永好这样功成名就后几十年如一日独宠发妻的富豪为何稀少?
pic/nhzjnwaqxtw.jpg
是共患难的情谊太珍贵,还是妻子的独立智慧太关键?你身边也有这样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感人故事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亿富豪刘永好,功成名就怎样对待结发妻子?女儿下嫁导演惹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