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1 06:27

老照片:妇女为装好的粮食缝口、公社杀猪女子、第一位火车女司机

泛黄的相纸边缘卷着时光的毛边,指尖拂过那些模糊却温热的纹路,像触到了新中国刚落地时的心跳。这些照片没有浓墨重彩,却把新中国的日子腌得入味,每一张都裹着泥土与烟火,藏着新中国一步步走过来的脚印,等着有人翻开,再听它们讲一讲那些热气腾腾的旧时光。

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街头,一处小人书摊成了市井间的“文化角落”。摊面铺展开密密麻麻的小人书,此刻在阳光下泛着旧纸的温润质感。

最靠前的老人头发花白,身着深灰色中山装,枯瘦的手指小心捏着书页,眉眼弯成一道缝,全然沉浸在书中情节里;身后,两个中年人也各自捧着小人书,工装布面带着生活的质朴纹理,目光紧紧锁在纸页上;更左侧,一个孩子挎着书包,穿着带浅色边饰的上衣,小小的身子蜷在长凳上,同样专注地盯着手里的小人书,仿佛已钻进故事的世界。



1958年的四川仁寿县乡村,一位年轻的扫盲教师正专注地开展教学。他身着深灰色的工装,领口露出浅淡的衬衣领,袖口随意挽起,透着朴实的干练。左手攥着一沓纸张(似识字讲义或课本),右手稳稳指向黑板上用白粉笔书写的“棉花”二字,神情投入,仿佛正耐心讲解着文字的模样与含义。



1950年的辽宁省,新中国第一位火车女司机田桂英正专注于蒸汽机车的操作与检修。她身着工装,头戴工作帽,工装布料质朴却透着利落干练。双手紧握工具,神情专注而坚毅,目光落在庞大的机车机械部件上——蒸汽机车的金属构件泛着冷硬光泽,齿轮、连杆等结构复杂精密,尽显工业机械的厚重力量感。

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场院里,被层层围观群众挤满。一位女子外系围裙,正动作娴熟地在长木凳上处置一头肥硕的猪;身旁另一位女性合力按住猪身,二百来斤的肥猪在二人手下被稳稳掌控。女子手法利落,仿佛对杀猪工序烂熟于心,全然不见局促。

台下观众目光齐刷刷聚焦过来,彼时,人民公社的激扬岁月里,“劳动论英雄”的风尚盛行,男女皆投身生产建设,王进喜等劳动模范是时代偶像;
放到如今,男性杀猪都已少见,更遑论这般体态的女子能如此轻松驾驭重猪,也难怪引得众人翘首围观,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精神,鲜活地定格在了这一瞬

1955年2月21日,重庆市第三区覃家岗乡的乡野间,天光清朗。一群农村妇女围聚在铺开的《告全世界人民书》旁,投身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签名运动。

她们穿着粗布缝制的朴素衣裳,样式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有的怀抱着孩子,孩子睁着懵懂的眼睛,好奇地望向纸面;有的正专注地握笔,在文告上郑重落下名字,指尖仿佛凝着对和平的恳切期盼。



1953年,四川省长寿县的几位妇女围在巨大的粮袋边,正专注地为装好的粮食缝口,有的衣袖挽至小臂,手指灵巧地捏着针线,在厚实的麻袋布面上来回穿引,将袋口仔细收束;有的低头凝视针线,手腕轻转间,结结实实的针脚便沿着袋口次第排布。码头旁,浅褐色的粮袋堆叠如小山,粗糙的麻袋纹理在光线里漾着朴实的质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照片:妇女为装好的粮食缝口、公社杀猪女子、第一位火车女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