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令,既是对澳大利亚的最后通牒,又是对美国的深远打击
必须用人民币结算——我国的一纸禁令让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异常难受,这表面上看似与澳大利亚企业的经贸关系,但实际上的影响深远——这既是对澳的精准反击,又是与对美的深远打击。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结算货币之争,早已超出经济范畴,成为国际权力博弈的缩影。
2025年9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正式通知国内买家,暂停采购必和必拓所有美元计价的海运铁矿石。
这一被业界视为“最后通牒”的举措,表面上是中澳之间的贸易争端,实则是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重塑过程中打出的一记重拳。
中澳铁矿石贸易格局:依赖与反抗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每年消耗全球约70%的铁矿石,而澳大利亚正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国。这种本应互惠互利的关系,却长期处于扭曲状态。
澳大利亚矿企凭借其垄断地位,长期操控着铁矿石定价权。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开采成本仅16-18美元/吨,却以80-100美元/吨的高价卖给中国。
更不合理的是,必和必拓等澳矿企在长协谈判中,即使现货价已降至约80美元/吨,仍坚持要求2025年长协价涨至109.5美元/吨。这种“买得越多,价格越高”的定价机制,让中国钢企每年需多支付超过200亿美元的成本。
人民币结算的战略意图:一石三鸟中国此次的铁矿石人民币结算令,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这一举措同时瞄准三个核心目标:
一是争夺定价权,摆脱“溢价”困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却长期缺乏定价话语权。人民币结算将使价格更加透明,减少因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额外成本,让铁矿石定价回归市场本质。
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深入美元腹地:铁矿石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工业大宗商品,其结算货币的转变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通过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FMG等企业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已初步形成示范效应。一旦铁矿石这艘巨轮挂上人民币的“风帆”,将极大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三是降低金融风险,削弱美元制裁能力: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使美国能够通过SWIFT系统实施长臂管辖。
人民币结算则有效规避了这一风险,首批50亿美元的人民币订单已成功绕开美元进行交易。这不仅减少了中国的外汇支出,更增强了中国金融安全的保障。
对澳大利亚的影响:经济现实下的必然选择澳大利亚嘴上强硬,但经济现实让其不得不低头。矿产出口占澳大利亚GDP的60%,其中铁矿石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中国市场的不可或缺性,使澳大利亚在博弈中处于天然劣势。
中国已加速推进铁矿石进口多元化。2025年前8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大幅下降12个百分点。同时,中国正加大从巴西、俄罗斯和几内亚等国的进口力度。2025年前4个月,中国进口俄罗斯铁矿石量已达66.6万吨,同比大增22.9%。
中国研发的“闪速炼铁法”仅需3-6秒就能将铁矿石气化还原成高纯度铁,且不依赖高品质铁矿石。这一革命性技术意味着中国未来对澳大利亚高品质铁矿石的依赖将大幅降低。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最终接受人民币结算协议,不是意愿的选择,而是现实的必然。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吃饭护锅是天经地义的责任”——澳大利亚要想继续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就必须遵守中国的贸易规则。
对美国的间接打击:松动美元霸权基石中国推动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表面上是贸易政策调整,实则直指美元霸权的核心。这对美国的打击远比关税战更为深远:
一是动摇大宗商品美元计价体系: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定价和结算作用。铁矿石作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工业大宗商品之一,其结算货币的改变,将产生示范效应,可能引发煤炭、天然气等其他大宗商品跟风。
二是削弱美国金融影响力:一旦美元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结算地位被逐渐侵蚀,美国通过货币政策影响全球经济的能力将相应减弱。这种转变可能导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下降,对美国的“印钞特权”构成挑战。
三是增加美国经济负担:美元霸权地位动摇后,美国政府的融资成本可能上升,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可能加重。同时,美元贬值也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通胀。
中国的综合筹码:为何此刻出手中国选择此时推出铁矿石人民币结算令,源于手中握有多张王牌:
其一,供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已成功构建多源化的铁矿石供应体系。巴西目前是中国第二大矿石供应国,市场占比达21.2%。俄罗斯铁矿储量丰富,超过290亿吨,且拥有55%的高品位。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预计年产量可达1.2亿吨。这些替代来源大幅降低了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
其二,技术革新提升自主性:中国发明的“闪速炼铁法”等新技术,彻底改变了对高品质铁矿石的依赖。这种技术突破使中国能够更灵活地选择铁矿石来源,不再受制于矿石品质的限制。
其三,金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到与多国央行的本币互换协议,中国已为人民币国际化搭建了较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这些配套体系为铁矿石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技术保障。
中国不再隐忍、不再含蓄,是因势利导之举。这场围绕铁矿石结算货币的博弈,背后是大国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和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构。
中国此举不仅是为了扭转在铁矿石贸易中的不利地位,更是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号:全球贸易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多元化、多极化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这是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的契机;对于美国来说,这是美元霸权步入缓慢衰退的信号;对于中国,这则是从“规则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的重要一步。
#人民币结算令下澳矿巨头的两种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