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1:29

山东省青州市的部分村庄名称由来

#奋进新山东#​#山东省#​#青州身边事#​#青州#​ 今天咱们就聊聊山东青州市这些村名的门道。这些名字啊,可不是随便起的。

一、山水给的记号
青州这地方,山多水也多,村子名儿大半跟山水脱不了干系。
你看井塘村,明朝那会儿,吴姓人找到纱帽山下一汪清泉,砌石成塘,再垒高为井,村子就守着这口活水,名字也就这么定下了——这就是南阳河的源头啊。
还有 赤涧村 ,土色发红,像染了赭石,老远就能认出来,名字直白得很。涝洼村 更不用说了,地势低,雨水一多就淹,名字里就带着老百姓对天时的无奈。



二、打仗留下的印子
青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村名里也刻着刀光剑影。邵庄镇的 陈家车马村,名字听着威风吧?
春秋时齐国就在这儿造战车、驯马匹,山坳里藏着一整个军工基地;到了南北朝,南燕接着用;明朝又成了衡王府的车马场。
一茬接一茬,地名倒像块老碑,记着几千年的硝烟。
索头村(今核桃园一带)更古老,北魏大将慕容白曜围青州时筑的“索头城”,名头硬生生从南北朝喊到了今天。



三、人挪活,村生根
明朝初年那场大移民——“洪武二年迁枣强”,像撒种子一样,给青州添了无数新村子。
小尹村、王小村、马官屯……这些名字简单直白,尹、王、马是姓,“屯”“官”透着军垦或官办的底色。
有意思的是 刘潘村:原本叫“泮村”,三面环水(“泮”指水边),后来误写成“潘”,再后来村民干脆加上大姓“刘”,成了“刘潘村”——一个名字,半部移民纠错史。


四、神仙?实用!
有些名儿听着带仙气,根子还是过日子。
黄鹿井村 传说中道士骑鹿画井解旱灾,可究其实,是古人找水的智慧被故事裹了一层光。
里双村 原名“里爽”,乾隆年间的碑文写清了缘由:“地势垲爽”——高燥、透亮,住着舒坦,比啥神仙都实在。


五、大人物,小地名
郑母村 原先叫“郑墓村”,光绪年间才雅化成“母”,可别误会跟郑玄有关——县志里明明白白写着,就是地名雅化,没扯名人。
王母宫村 倒是真有来头,唐朝开元年间建的王母娘娘庙,名正言顺。


这些名字在说什么?
青州的村名像一本摊开的土志:山泉石崖是它的筋骨(井塘、赤涧);金戈铁马是它的伤疤(车马、索头);迁徙安家是它的血脉(刘潘、小尹);庙堂烟火是它的呼吸(王母宫、瓜市);连外来的尺笔(南张楼)也成了它皱纹里的一道痕。

这些名字,它们不是文人编的雅号,是老百姓用脚踩出来的路标——指着水,指着山,指着活命的路,也指着回望的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青州市的部分村庄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