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经销商的“二选一”,一场熟悉的商战
饮料瓶上的标签或许可以轻易更换,但经销商们心中的标签却在经历一场拉扯。“我们收到了娃哈哈通知,要求不能代理‘娃小宗’,否则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10月11日,一位在杭州经营娃哈哈产品十多年的资深经销商赵先生(化姓)透露。
他表示,目前“娃小宗”还没全面铺货,经销商还没到必须二选一的时候。“对我们经销商来说,哪个利益大就选谁。”
这不仅是一位经销商的困惑,更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离世后,其女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务,决定经营自己品牌“娃小宗”以来,整个娃哈哈销售网络面临的现实抉择。
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
这一辞职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
有内部人士透露,宗馥莉此次辞职是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她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
这已是宗馥莉自2024年正式接班以来的第二次辞职。上一次发生在2024年7月,当时她曾向董事会提交辞呈,但一周后公司发布声明称,经各股东友好协商,她决定继续履行管理职责。
而与去年7月被业内视为“以退为进”的策略不同,分析普遍认为,宗馥莉这次的辞职是深思熟虑后的抉择。
宗馥莉的辞职,根源在于“娃哈哈”商标使用的合规性问题。
在娃哈哈集团目前的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这意味着,即便是宗馥莉领导的宏胜系企业,要使用娃哈哈商标也受到诸多限制。
娃哈哈商标是娃哈哈集团的核心资产,而娃哈哈集团的最大股东是持股46%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
面对这种困境,宗馥莉选择了另起炉灶。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于2025年5月陆续申请了45个“娃小宗”商标,覆盖第1至第45个商标国际类别。
随着宗馥莉的辞职和“娃小宗”品牌的推出,娃哈哈与宏胜系之间的渠道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赵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尽管娃哈哈官方尚未对经销商能否代理“娃小宗”的传言做出正式回应,但经销商的担忧已经浮现。
有经销商表示担忧,娃哈哈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娃小宗”恐怕很难开拓市场。然而,也有广州本地经销商称并未接到相关业务调整通知,显示这一政策可能尚未统一执行。
宗馥莉在掌舵娃哈哈期间,曾推动一系列改革。她改革的核心逻辑可总结为三个关键词: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
在宗庆后时代,娃哈哈运转的根基是宗庆后的个人威望、一批对宗庆后马首是瞻的老将老兵、以及一套基于人情世故存续的制度。
宗馥莉上台后,重新推动了包括绩效、升职体系、组织架构在内的整个娃哈哈运转模式。
她大量启用自己核心班底宏胜系的人才以及娃哈哈内部的85后、90后骨干。
宗馥莉的改革或许方向正确,但步伐过快。“她试图在这段时间,深度改革娃哈哈,她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一位熟悉娃哈哈的人士表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宗馥莉是在娃哈哈业绩向好的情况下“下课”的。
2024年,娃哈哈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这是娃哈哈创立以来的最高增速。
2025年一季度整体销售净收入增速保持在30%以上。
然而,业绩的增长未能保住宗馥莉的职位,部分原因在于复杂的家族内斗。在今年二季度到三季度,宗庆后与杜建英所生的三名子女和宗馥莉,就21亿美元离岸信托的归属爆发矛盾。
2025年8月,中国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该资产,禁止宗馥莉转移或抵押,并要求其披露资金流向。”同时,“非婚生集团”成员此前还要求分割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
面对娃哈哈经销商的“二选一”难题,市场观察人士持不同观点。快消品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没有多余的市场份额给到新的品牌。
宗馥莉要证明自己,势必要对现有市场格局发起冲击,但竞争对手也会予以强力回击。
对于经销商而言,赵先生的说法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哪个利益大就选谁”。
在商言商,感情因素在利益考量面前往往显得苍白。
娃哈哈与娃小宗的未来,已不仅仅是宗馥莉与娃哈哈集团的选择,更是数万经销商用脚投票的结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