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是怎么回事?理解这4点,你就全明白了,建议男性们看看
►
本文155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位50多岁的男性,阴茎上长了结节,开始以为是“皮肤发炎”,拖了大半年,最后一查——是阴茎癌,而此时,癌细胞已经侵蚀到尿道,只能切除部分阴茎。
听起来很吓人,但现实中,很多人对阴茎癌根本不了解,有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过。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把它讲明白,特别是男性朋友们,建议认真看完。
一、阴茎癌不是“罕见病”,但并非无迹可寻
说实话,阴茎癌在所有男性癌症里占比确实不高,大约只占男科肿瘤的1%左右。但这不代表它很遥远。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新发阴茎癌病例数在3000—4000例之间,很多都集中在50岁以上男性,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而真正可怕的,是患者发现晚。一些人以为“长了小疙瘩”“龟头红肿”“包皮有分泌物”只是炎症,拖着拖着,癌细胞已经侵犯深层组织,甚至扩散到腹股沟淋巴结。
所以别小看这些“表面问题”,它们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二、为什么会得阴茎癌?这4个高危因素必须知道
不是所有人都会得阴茎癌,但有这4种情况的男性,确实风险更高:
1. 包茎或包皮过长
包茎会导致尿液和分泌物长期积聚,形成包皮垢,这是细菌和病毒滋生的温床。时间一长,很容易诱发慢性炎症,增加癌变风险。
2. 不良的卫生习惯
有研究指出,生殖器清洁不到位的男性,患阴茎癌的风险可升高超过3倍。尤其是包皮垢不清洁、长期不洗澡,都是危险因素。
3. HPV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不仅导致宫颈癌,也与阴茎癌高度相关。HPV16、HPV18等高危型是主要诱因之一,且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4. 吸烟
吸烟会使血液中致癌物质增加,研究发现,吸烟男性患阴茎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近两倍。尼古丁对生殖系统黏膜有慢性刺激作用,也会压制免疫系统。
所以,阴茎癌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长期积累出来的,早期的征兆往往被忽视了。
三、阴茎癌长什么样?别等到“切除”才后悔阴茎癌初期往往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红斑、溃疡、结节或异样分泌物。很多人误以为是“龟头炎”或“包皮炎”,涂点药膏就了事。
但真正的癌变,不仅不会自己好,反而可能会:
溃烂不愈,伤口持续渗液;
有恶臭味,尤其是分泌物明显;
局部变硬或突起,触感像肉瘤;
腹股沟淋巴肿大,这是癌细胞正在转移的信号。
如果你在洗澡或如厕时发现这些异常,千万别拖,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检查。别怕尴尬,怕的是拖成大病。
四、阴茎癌能治吗?关键在于发现得早阴茎癌并非不治之症。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超过90%,几乎可以完全治愈。但问题是,多数患者确诊时都已是中晚期。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
手术切除:轻者可局部切除病灶,重者甚至需要部分或全部阴茎切除;
放疗或化疗:用于术后巩固,或晚期控制病情;
淋巴清扫:如癌细胞向腹股沟淋巴转移,需同步清除。
很多人最担心的是“切除后还能不能性生活”。其实,如果早期治疗,仅切除局部病变,对性功能影响不大。而若拖到晚期,不仅可能失去性功能,还会危及生命。
所以,阴茎癌的防线,关键不在医院,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习惯里。
最后提醒:这3件事,男性最好都做到1. 保持清洁
无论有没有包皮过长,每天清洗生殖器都是基本操作。清水+温和肥皂即可,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液。
2. 适龄接种HPV疫苗
虽然现在主要推广给女性,但部分高危男性也可考虑接种九价HPV疫苗,尤其是有高频性接触史者。
3.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别硬撑、别害羞。你对自己身体的认真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健康水平。
男人最怕的,不是“病”,而是“拖”。阴茎癌不常见,但一旦找上你,就是实打实的噩梦。别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参考文献:
国家癌症中心年报(2022年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阴茎癌诊疗指南(2020年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