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演了“如来佛祖”后,他身上就“怪事”不断,甚至惊动外交部
雷音寺里莲花宝座金芒一闪,朱龙广演的如来抬眼说了句“金蝉子,别来无恙?”全国4亿观众当时就屏住了呼吸。谁能想到,这一幕让64岁的他往后几十年,成了亿万人口中的“活着的如来”。
1985年7月,北京七王坟摄影棚热得像蒸笼。
《西游记》剧组找了3个月如来都没合适的,不是太慈没威严,就是太凶没慈悲。
朱龙广本来想演个太上老君,被副导演拉去救场。
造型师往他额头上糊乳胶、脸上喷金粉,灯光一打,导演杨洁当场拍板:“不用找了,他就是如来!”
为了演好这角色,朱龙广可下了苦功。
每天5点爬香山碧云寺看佛像,琢磨“三分慈七分威”的神态。
把3000多字台词拆成12段,按佛经唱诵的节奏背。
还节食瘦了18斤,就为了让下颌线像敦煌壁画里的佛祖。
正式开拍那天,他穿上12斤重的金缕袈裟,剧组小工当场就合十拜上了。
要说离谱,还得是戏外那些“怪事”。
剧组拍6年,他进组9次,7次都遇雨。
最神的是湖北黄冈,当地大旱40天,消防车都拉水保苗。
他一到就下暴雨,剧组停工;他卸了妆回宾馆,雨立马停了。
老农跪地喊“真龙布雨,佛祖显灵”,这哪儿是拍戏,简直像自带晴雨表。
1986年在五台山拍外景更热闹天没亮他就化好妆等着,寺门一开,一群老太太看见“莲花座”上的他,扑通就跪下磕头,供品摆了一地。
工作人员拦都拦不住,最后只好加拍了条“真信徒拜佛”的纪录片。
这哪是演员,分明成了活菩萨。
1993年他去泰国探亲,在曼谷市场更遇上奇事。
一个卖佛牌的小贩吆喝“中国高僧开光”,他拿起一块,正面居然是自己的剧照。
小贩认出他,当场五体投地,连摊子都不要了,一路磕头喊“佛祖微服私访”。
最后还是警察来才解了围,这出国一趟,差点回不来。
更绝的是1994年,外交部亚洲司收到300多封尼泊尔来信,信封上写着“释迦牟尼・朱龙广阁下”。
信里说佛诞地在蓝毗尼,要求他改回尼泊尔国籍,还附了21张联名护照复印件。
外交官哭笑不得,这事儿最后层层转到他那儿,他只能一遍遍解释:“我就是个演员啊!”
被神化的日子久了,朱龙广自己也怕他给自己定了三条铁律:不接宗教代言、不参加开光、不题字写佛。
公开演讲必说三句话:“我是演员”“如来是角色”“拜佛请去寺庙”。
2005年他把百度百科头像换成《地道战》剧照,想“去如来化”,结果网友不干了:“佛祖想逃号?没门!”
2012年他开微博,发了句“贫僧朱龙广,法号‘未剃度’,有事请私信,开光免谈。”3小时涨粉40万,评论区全是“佛祖保佑”。
没办法,他只好把微博交给女儿打理,自己落荒而逃。
你说这事儿闹的,演个角色把自己困住了。
其实很多人忘了,朱龙广首先是个演员。
1939年他出生在陕西宝鸡,19岁考进兰州艺术学院。
23岁演《地道战》里的高传宝爆红,成了60年代的“银幕小生”。
1978年复出后拿遍全军文艺奖,本来1985年都办了退休,结果被杨洁拉去演了如来。
72岁时他还在《武林外传》里演佟老爹,一口陕西话逗乐了无数人。
83岁客串电影《悟・空》,5点起床背台词毫不含糊。
他常说:“镜头一开,我就不是我了,我是角色。”这才是老戏骨的职业素养。
2025年8月2日,朱龙广在西安离世,享年86岁。
老伴说他临走前最后一句是:“把窗帘拉开,我看看雨。”
那天西安闷热20天,偏偏凌晨下起大雨。
病房电视里正重播《西游记》,画面刚好到如来抬眼说“南无阿弥陀佛”。
护士说心电图停的那一刻,雨声、台词、佛号全叠在一起,像有人喊“CUT”。
家属按他遗嘱丧事从简,骨灰撒进渭河。
网友留言60万条,点赞最高的是:“他终究回到天上做佛了,人间再没如来。”
要说朱龙广这辈子,演了4场戏、12句台词、3次抬眼,就让“如来”在观众心里活了39年。
他自己呢,解释、躲避、自嘲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没逃出那张“如来脸”。
其实这事儿也不怪,当艺术把角色刻到骨子里,角色就有了自己的生命。
他像蜡烛,点亮了角色,观众像镜子,把光反射回了人间。
如今蜡炬成灰,但那道金光还在,藏在电视屏幕里,藏在观众的记忆里,也藏在每一次按下重播键的指尖上。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