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07:34

经销商请愿、老员工诉讼,宗馥莉掌舵仅一年娃哈哈“内战”爆发!

前言娃哈哈三个字,正从国民品牌的象征,沦为一场家族内斗的血腥战场。
宗庆后离世仅一年,继承人宗馥莉的“去娃哈哈化”铁腕策略,正引爆千名老员工集体诉讼的怒火,甚至可能导致品牌彻底从商业版图消失,一场围绕信任、财富与控制权的家族内战,正将这个承载无数记忆的巨轮推向深渊。
宗馥莉为何这样做?娃哈哈如何重回巅峰?

编辑:bhl
娃哈哈的身份割裂“娃哈哈”这三个字,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身份撕裂,它是一个价值高达911亿元的商业图腾。
然而现在,它更像一个风暴眼,一面被继承人宗馥莉所主导的宏胜体系支付着1%的品牌费,继续榨取着最后的商业价值,另一面,却又因为复杂的股权纠纷,随时可能在明年之后从宗馥莉的商业版图中彻底消失。

这并非危言耸听,市场上悄然出现的“娃小宗”无糖乌龙茶,以及上海合资公司推出的“沪小娃”桶装水,就像一个庞大帝国版图上出现的两道裂痕。
它们不是简单的品牌延伸,而是走向分裂的危险信号,预示着一场围绕品牌归属权的激烈厮杀已经拉开序幕。

三把锁锁死一个帝国一切混乱的根源,都指向了娃哈哈商标,这个品牌的命运,并非由一人决断,而是被三把钥匙共同锁在了一个保险箱里。
最大的一把钥匙掌握在上城区国资手中,占股46%,第二把在宗馥莉自己手里,份额为29.4%,而最后一把,则分散在成千上万名老员工组成的职工持股会手中,合计24.6%。

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昔日创始人宗庆后的人情味管理下尚能维持平衡,但在今天它变成了一个谁也无法完全掌控、却又能相互否决的死结。
尤其是国资方,他们明确表态:支持的前提是保证员工、税收和品牌的稳定,这意味着任何可能动摇品牌根基的重大决策,都几乎不可能通过。

当内部的枷锁已经足够沉重时,外部的法律战更是雪上加霜。
一笔高达18亿美元的巨额资产被香港法院下令冻结,一宗牵扯到21亿美元信托资金的遗产争夺案也正在进行,这些复杂的外部纠纷,让宗馥莉在内部谈判桌上的处境变得愈发微妙,也让这把商标枷锁被锁得更紧了。
这种控制权的撕扯,甚至已经演变成了家族内部的公开决裂,担任上海娃哈哈公司董事长的宗伟,是创始人宗庆后的堂弟。

他所掌管的合资公司,一度是年营收过亿、市场排名前三的明星企业,然而,在商标授权到期后,集团不仅下令停用商标,甚至直接提议对进行破产清算,最终导致工厂被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查封,这已经不是商业博弈,而是一场毫不掩饰的内战。

从自己人到局外人如果说股权是锁死娃哈哈的硬枷锁,那么宗馥莉主导的宏胜化改革,则成了撕裂品牌情感纽带的软刀子。
这场改革,在客观上将娃哈哈这个连接厂商、经销商和员工的信任基石,一步步异化成了制造冲突的工具。
三十多年来,娃哈哈与经销商之间建立的“联销体”关系曾是业内神话,但现在这种信任正在崩塌。

经销商们发现,他们打预付款的账户,从熟悉的娃哈哈集团变成了陌生的宏胜公司,这套操作让3000名经销商联名请愿,他们面临着货款、发货和商标归属的巨大困惑。
宗馥莉对此的回应冰冷而决绝,契约至上,情绪请自行消化,这标志着品牌中蕴含了几十年的人情味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商业规则。
比经销商感受更深的,是那些为娃哈哈奉献了半辈子的老员工,他们认为,这场改革就是一场“去娃哈哈化”的“血洗”。

过去宗庆后时代,每年3-5万的高额分红是他们引以为傲的福利,如今被一笔勾销,紧接着,针对40岁以上老员工的“劝退”政策悄然实施。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当12家老旧工厂被关停时,他们等来的不是N+1的法定补偿,而是一纸工龄清零、重新入职宏胜的通知,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他们作为“娃哈哈人”身份认同的无情剥夺。

近期,杭州工厂爆发的员工抗议和部分生产线的停产,正是这种被剥夺感积累到极点的爆发。
从外界视角看,这场改革的脉络清晰得可怕,产能、渠道、资金以及最重要的商标使用权,娃哈哈的四大核心要素,正系统性地流向宗馥莉实际控制的宏胜体系。
这在律师眼中,已经可能构成资产转移,而法院,也正在以涉嫌挪用资金的名义对相关事件进行审理。

逃离娃哈哈的豪赌面对被层层锁死的娃哈哈品牌,推出娃小宗,更像是宗馥莉为自己策划的一场激进的计谋。
这场豪赌的首要目的恐怕并非市场创新,而是要彻底绕开那个三方否决的股权大坑,打造一个能被自己100%掌控的全新品牌载体。
宏胜在2月和5月,先后注册了娃小宗、娃小哈等商标,并试水推出了一款无糖乌龙茶,然而这场试图摆脱旧日束缚的自救,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市场、法理和情感的三重困境。

市场的反应是直接而残酷的。“娃小宗”这个名字,被外界毫不留情地贴上了“土气”的标签。
分析师朱丹蓬直言,放弃一个价值千亿的成熟国民品牌,转而去扶持一个前途未卜的新品牌,是一场成本极高、风险极大的不明智之举。
时间窗口也正在迅速关闭,去年上半年,娃哈哈的营收出现了7.3%的同比下降,这对于一个成熟的快消品牌来说是危险的信号。

虽然通过削减低毛利老产品线等方式,净利润反而上涨了11%,但这更像是一种短期财技,无法掩盖主营业务的萎缩。
饮料行业约七成的销量依赖于春节档,这意味着,如果无法在11月前彻底理顺商标、产能和渠道的统一问题,无论是拯救“娃哈哈”,还是扶持娃小宗,都将错过最后的黄金自救期。

结语宗庆后曾说:“娃哈哈是中国孩子的,”这句话里,饱含着一个创业者对品牌最朴素的情感寄托。
外界担忧,一场本应是企业从人治走向法治的传承,正在被扭曲为一场家族内斗的狗血叙事。

无论是资产转移的指控,还是员工经销商的抗议,亦或是新品牌的仓促上马,背后都指向一个悲哀的可能:在各方争夺锅里财富的同时,或许正在亲手砸了锅。
当一个承载着国民记忆的品牌最终分崩离析,那被毁掉的,又岂止是一家企业的商业价值?它更是一代人被悄然抽走的、甜甜的童年回忆。

信息来源








pic/3r4s3kzi43j.jpg

pic/1vu5qwanog5.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销商请愿、老员工诉讼,宗馥莉掌舵仅一年娃哈哈“内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