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6:28

石家庄扩张记:从获鹿村到7846亿省会,为何独宠藁城向东冲

在太行山东麓的平原上,有座靠铁路兴起的城市,这就是石家庄。它的成长一直挺纠结,一边是山水挡着路,一边又想借着铁轨往外扩,就这么磕磕绊绊地长成了现在“往东使劲发展,西边着重保护”的样子。


说起来,石家庄能有今天,得从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那会儿说起。京汉、正太两条铁路在这儿交汇,原本就是获鹿县一个叫“石家庄”的小村庄,一下子成了山西和河北之间运东西的大站。1939年正式设市叫石门市,当时城里就121.8平方公里,住了16万多人。谁能想到,八十多年后,这儿成了河北省会,一年的GDP能到七千多亿呢。


刚设市的时候,城市是以老火车站为中心发展的,周围有北边的正定、西边的获鹿(现在叫鹿泉区)、南边的元氏,形成了个三角的样子。有人说当初的三角里有栾城,这其实不对,栾城和赵县在市区东南边,是解放后才慢慢跟市区联系起来的。从老火车站到正定县城和获鹿县城,距离差不多,都得有15公里,刚开始规划的时候,这三个地方发展看着还挺均衡。


但地形不一样,慢慢就拉开差距了。西边的鹿泉、平山、井陉那边,都是太行山的边儿,全是山,想盖楼搞建设,成本太高了。东边的藁城就不一样,一大片平原,2023年的时候,藁城住着74万多人,是石家庄底下县区里人最多的,800多平方公里的平地,盖工厂、扩城市都方便。这差距在经济上看得明明白白:2023年鹿泉的GDP是397亿多,增长6.1%,主要靠旅游,那年国庆假期就接待了139万游客,挣了1.79亿;而东边的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一个片区一年GDP就有363亿多,增长8.5%。所以现在西边主要搞旅游,东边搞工业,这格局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交通的变化更让东边发展得更快了。正定机场越来越厉害,2024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又加了35条航线,往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天分别有20班、16班、13班飞机,好几个主要地方一天都有6班以上。飞机加上原来的铁路优势,城市发展重心就慢慢往东北挪了。2014年藁城改成区,加上鹿泉、栾城,就形成了四个角的发展模式,围着主城区,但都在边上,没能像别的城市那样一个中心往外扩,这也是受地形限制没辙的选择。


现在石家庄发展还是有不少难题。南北方向的路太堵了,大家都盼着四环能快点修。这就导致城市看着是东西长、南北短,跟南北方向交通跟不上有很大关系。西北那边是水源保护区,不让建工厂、化工厂这些,新华区想发展工业都难,再加上西边都是山,城市想往西扩基本没可能。

不过,石家庄也在想新办法。从古代的中山国、常山郡,到现在的石家庄,这地方一直都是交通要道。现在搞“拥河发展”,滹沱河不再是挡路的河,反倒成了发展的中轴线,正定新区也在使劲建设,北边发展有了新动力。东边平原能搞工业,西边山区能搞旅游,藁城74万多人能提供劳动力,鹿泉旅游一年能挣1.79亿,两边互补着来,发展越来越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家庄扩张记:从获鹿村到7846亿省会,为何独宠藁城向东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