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6:05

中美“关税战”集中在三个关键性竞争层面上,美国越来越难以招架

“关税战”其实是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的延伸,甚至是针对中国“贸易战”的升级版。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挑起“贸易战”,在第二任期升级为“关税战”,特朗普试图通过发动“关税战”来达到他的三个主要目的:
一是转移国内矛盾。美国面临诸多难题,两党互撕加剧导致特朗普的基本政策难以顺利实施,比如,2025年10月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十天,数十万公务员无薪待岗,公共服务受阻,消费者信心受打击。而此前,美国债务危机加剧,经济疲软,通胀趋势与宽松金融政策出现两难选择困境,强硬移民政策难以推行,而且还导致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加重,美国国内中下层民众实际生活生活水平下降等,特朗普支持率逐步下降,因而,特朗试图通过对外强硬姿态,加强“关税战”来转移国内矛盾,以缓解国内预算僵局和裁员争议等诸多矛盾。

中美博弈
二是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填补财政缺口,化解债务危机困境。特朗普延续减税政策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他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包括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填补国库空缺。然而,据测算,若实施该政策,美国GDP将下降0.5%。所以,意味想通过加征关税来填补财政缺口,暂时可能有一定效应,但长期看,将使美国的贸易和经济陷入更大困境。
三是试图通过“关税战”来压制中国产业升级。美国一直图谋在科技、金融、产业链以及航运等方面遏制中国,对中国实施打压措施。而近期,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压制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等关键领域的竞争力,试图通过“关税战”来为中国产业发展设置障碍,以延缓中国产业升级步伐。

特朗普
其实,中美“关税战”已经不仅仅是加征关税和“贸易战”领域的激烈竞争,而且包括三个层面的关键焦点的竞争。
第一,在宏观战略层面上,“关税战”实质上是美国试图维护其霸权地位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推动多极化发展的战略竞争。
首先,美国已经进入衰退通道,但美国政府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竭力想继续维护其霸权地位,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加征惩罚性关税(如对中国商品加征34%-104%的对等关税),试图削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全球产业链竞争力,迫使其接受美国主导的国际规则。特朗普政府的这种策略既是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遏制,也试图通过单边关税政策重塑全球贸易体系,维持其经济霸权和地缘政治优势,使美国能继续以其霸权地位来掠夺他国,实施贸易欺凌政策等。
其次,多极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美国采取逆全球化,强筑贸易壁垒,采取供应链切割等措施,试图阻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步伐,维护其主导的所谓“国际规则”,试图削弱新兴经济体的全球产业链竞争力,以保持单极化霸权主导秩序,维护其对他国的贸易欺凌政策。这是行不通的,是螳臂挡车,势必失败。中国一直在推动多极化发展,反对美国的逆全球化和阻止其设置贸易壁垒。
中国推动经济“双循环”,国内大循环以全产业链体系为支撑,通过创新驱动和改革驱动提升经济韧性。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工业门类,形成了“内部可循环”的独特优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保持长时间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展现了内需主导的经济模式韧性。 这有利于反击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近年来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地域限制,加速形成全国统一的商品和要素流通市场。例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物流、金融等领域,推动供应链高效协同。
另一方面,在保持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提升外循环质量。例如,知识密集型服务(如数字文化产品、AI服务)出口增速显著,旅行服务复苏推动文旅融合,形成“内需+外需”双向驱动格局。这既让其他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取得互利共赢的发展成果,又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加强与“南方国家”的合作,或者推动与“全球南方”一带一路合作进程,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在互利合作中,推动包括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千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太平洋岛屿国家走上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摆脱困境。这对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反对霸权主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再次,这场“关税战”不仅是经济博弈,而是更涉及国际规则主导权、产业链控制权和发展模式话语权的全方位竞争。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迫使中国接受“经济附庸化”地位,以便让美国继续行驶起霸权来主导国际贸易秩序,但是,中国却通过市场多元化与规则创新构建新合作网络,中美双方在博弈中推动全球秩序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博弈,美国以前没有面临过这一的局势,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具有很强竞争力和强大韧性的国家,而中国积极推动多极化发展,这使美国感到所谓的“威胁”,其实,中国谋取的是多极化健康发展,良性的公平竞争局势,反对单极化霸权,反对利用霸权欺凌、掠夺他国。

关税战
美国不接受霸权地位衰落的现实,竭力想维护其霸权地位,因而,采取了对中国的各种遏制、打压甚至围堵的措施,但是,世界发展客观趋势是不可阻挡的,美国如果依然想继续主导所谓的“国际秩序”,是必定要失败的,美国只有接受自己也是多极化发展中的一极,与其他国家平等相待,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而不是坚持所谓的“美国优先”,不居高临下看待他国,才能继续走健康发展之路,否则,美国将加速衰落。
第二,在中观策略层面上,“关税战”集中体现在美国与中国在高新技术的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技术、半导体技术和太空领域等。
(一)在人工智能领域,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宣布了他堪称宏伟的“人工智能计划”,包括但不限于:废除拜登时代的人工智能监管,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打造“星际之门”等等。这一系列动作,试图加速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但是,却将全球科技生态推向更深的裂谷,因为美国试图通过遏制他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来维护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而这种零和博弈的竞争方式,实质上对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利,美国实在将人工智能拉向更深的裂谷,而不是印象健康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2021年人工智能论文发文量占全球1/4,位居世界第一。美国则通过政策调整加大投资,例如特朗普政府提出“人工智能计划”,试图通过5000亿美元基建投资和取消部分监管来推动产业发展。但是,美国的遏制政策根本无法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趋势,反而使美国政府感到中国在这一领域越来越强的竞争力。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实现系统性跃升,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相关专利占全球60%,建成超3.5万家智能工厂,核心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技术应用深度融入制造、民生、消费等领域,创新指数稳居世界第一梯队。
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发上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算法优化的完整链条。国产GPU算力性能提升,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如DeepSeek等企业通过强化学习技术降低模型训练成本,推动全球大模型技术路线变革。中国在此领域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开源生态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开源参与者数量第二的国家,并在多模态算法、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加速攻关。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使美国感到有被赶超的危机感。
(二)在半导体技术,美国将半导体视为关键技术,实施出口管制并收紧对中国获取敏感技术的渠道。美国在这一领域可谓是损招频出,甚至不讲“武德”,制裁、围堵、加征关税、技术封锁、图谋占有(如曾试图收购TikTok的美国业务)等,而中国则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推动芯片研发,并在量子信息科学等领域加强布局。

半导体
而且,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取得了一些最新成果,比如,北京大学彭海琳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无硅芯片,采用硒氧化铋材料,厚度仅1.2纳米,在0.5伏低电压下高效运行,电子迁移率达280cm²/Vs,通过三维集成技术实现性能堪比量子计算机的潜力。还有,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欧欣团队开发出钽酸锂集成光子芯片,突破传统硅基技术,兼具优异光电特性与大规模制造能力,可满足人工智能对高速信息处理的需求。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联合研制出全氮化物显示技术,成功制备国际首块1.63寸TFT驱动全彩显示屏,解决Micro-LED全彩显示屏幕偏蓝问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梁松团队研发出低成本1.3微米波段分布式反馈激光器,通过单片集成无源DBR反射镜,简化制造流程并降低制造成本。
(三)在太空领域以及在生物技术与先进电池技术等领域也存在着中美的激烈竞争。
中国在太空武器研发方面领先美国,2004年起开始研制相关技术,而美国因缺乏紧迫感导致部署滞后。当前美国企业界呼吁政府加大投资以缩小差距。中美两国还在生物技术和先进电池技术领域存在着激烈竞争,中国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倾斜,在新能源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而美国则通过出口管制和投资调整来应对挑战,中国是促进发展,而美国是设置障碍,谁占优势,已经很明显了。
第三,在具体竞争策略上,中美双方都在寻找对方的软弱之处出击。
美国屡屡祭出关税威胁的损招,特朗普政府曾威胁对华加征100%关税(后降至130%),但被中国反制后迅速软化,例如2024年4月将关税从145%降至30%。但近期,特朗普又威胁要对中国征收100%的关税。此外,美国试图限制关键软件出口,以此来遏制中国的半导体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但美国屡屡面临中国反制,压力下,美国又经常不得不妥协。此外,美国在2025年4月暂停对华加征关税90天,试图通过欧盟协调缓和矛盾。但是,飘忽不定的美国关税政策,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措施,都是在寻找中国的软弱之处下狠手,试图让中国屈服,试图利用施压的方式使中国妥协让步,但是,中国却不妥协,中国采取了严厉的反击措施。
首先,中国打出了稀土这一张“妙牌”,先是限制稀土出口。当前中国掌握全球92%的稀土加工份额,供应70%以上市场,美国超1000款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管制措施,这使美国慌了神,陷入被动状态。但美国仍常无事生非,对中国启动了多轮制裁,还对中国搞起了什么301调查等,并试图通过与他国寻求新的合作来取代稀土的替代品,然而,中国商务部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又出台了相关稀土及技术管制措施。以应对美国的制裁,对美实施更严厉的反制措施。这使特朗普破防了,他似乎被激怒了,在10月10日公开表达对我方的稀土管制措施极为不满,并宣布从11月1日起,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还称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特朗普挑起“关税战”,而当美国遭到反制时,特朗普却恼羞成怒,这是为何?因为特朗普似乎感到快招架不住了。

稀土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动辄就对他国搞高关税威胁,搞得各国穷于应付,而他摆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如今,特朗普却承受不了中国的反制措施,似乎在歇斯底里地表示要对中国再次挑起关税大战,但事实已经证明,中国面对美国的遏制、制裁、打压,甚至围堵,都不会妥协,更不会在强压之下让步,面对美国的霸权行为,中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采取严厉的反制措施,坚决应战!
除此之外,中国还限制高性能锂电池和人造石墨出口,涉及新能源车、无人机及军用储能系统,包括特斯拉4680电池等,这是能源技术的出口限制。还有,中国还在港口费方面实施严厉反制措施: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征收“阶梯式特别港务费”,增加美国进口依赖度超70%的商品运输成本。最后,中国将15家美国企业纳入出口管制名单,限制其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活动,并对美国高通公司实施反垄断调查等。
美国试图维护其霸权地位,中国要推动多极化发展,在“关税战”中,中国只能对美国采取严厉的反制措施。

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首先,中国这么做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产业安全。美国通过加征关税等措施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对造船、稀土、半导体等关键领域造成冲击。例如,美国对华轮番加征关税已导致中国相关产业面临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等困境,反制措施可迫使美国回归对话协商,减少贸易摩擦对国内产业的负面影响。
其次,中国这么做是为了捍卫多边贸易规则。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中国通过反制措施(如对超硬材料、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既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也是反击美国将关税作为政治施压工具的行为,以此来强化多边贸易体制的公正性。
再次,中国这么做也是为了提升国际话语权。
202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5%,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反制行动展示了中国从“规则遵守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的实力,这能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反对垄断,反对霸权,反对践踏国际贸易的正常规则,反对美国挥舞制裁大棒和将关税作为政治施压的工具。阻止美国继续利用其霸权地位来主导只对美国有利的所谓的“国际规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关税战”集中在三个关键性竞争层面上,美国越来越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