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矿山遇见5G:无人驾驶车穿梭,“玫瑰”在矿坑绽放
在传统印象中,矿山往往与机器轰鸣、粉尘漫天紧密相连。然而,当我们走进今天的白云鄂博铁矿,一场科技变革正悄然颠覆这样的固有认知。退役采矿设备静卧于绿荫之中。
10月14日,步入该矿的采矿设备智能控制中心,只见工作人员头戴耳麦,神情专注,正通过远程控制台操控数公里外的矿山采运设备。占据整面墙的电子大屏上,生产指挥、人员车辆定位、公路无人运输等系统的多项数据实时跳动、井然有序。昔日喧嚣忙碌的采矿现场,如今“浓缩”进这安静明亮的指挥大厅,矿山生产调度实现了“一室统筹”。
漫步白云鄂博铁矿地质环境项目治理区,仿佛步入一座生态公园。
与此同时,矿山现场又是另一番景象。无人驾驶矿车有序穿梭、远程操控的电铲精准作业、智能焊接机器人自动完成结构件加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更显著提高了开采效率与安全水平。
2018年以来,白云鄂博铁矿积极引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矿山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2019年,白云鄂博铁矿成为全国首家应用5G技术的智能化金属矿山。与此同时,白云鄂博铁矿还融合智能矿山建设成果,陆续实施智能供水系统、变电站集控及远程运维、高压永磁电机直驱滚筒改造等项目,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实现安全、绿色、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这座矿山转型升级的核心目标。
混种着冰草、柠条、苜蓿的草坡泛起层层绿浪。
“智能控制项目一期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二期预计今年年底结束,届时将实现6台钻机、两台4立电铲、3台10立电铲、两台20立电铲、一台液压铲以及两台排土机等设备的远程智能控制。改造后,可实现一人同时操作两台钻机,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白云鄂博铁矿主管设备的副矿长王国栋介绍说,截至目前,无人驾驶矿用车已安全运行超过1500小时,保持零事故记录。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开采,生态修复则重塑矿山容颜。漫步白云鄂博铁矿地质环境项目治理区,仿佛步入一座生态公园。玫瑰园花开正艳,蓄水池清澈见底,野兔、野鸡等小动物不时穿梭其间,生机盎然。抬头可见退役采矿设备静卧于绿荫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转身望去,混种着冰草、柠条、苜蓿的草坡泛起层层绿浪,ZBS高分子喷播系统喷出薄薄水雾,滋润着矿坡上的新绿。
采矿设备智能控制中心。
截至2024年底,白云鄂博铁矿已累计投入地质环境治理资金5.7亿元,通过边坡与排土场地质灾害治理、矿区生态修复及工业厂区复垦绿化等工程,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5.89平方公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美化‘四园一池’,包括玫瑰园、马莲花园、丁香园、铁花园和天鹅池,持续提升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真正实现矿山与自然和谐共生。”白云鄂博铁矿党委书记、副矿长杨楠说。
据统计,包头市已累计治理废弃矿山32.38平方公里、创建绿色矿山9个,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2个、自治区级7个。特别是白云鄂博铁矿和白云鄂博西矿,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在智能化开采、尾矿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了矿山的绿色发展水平。
白云鄂博铁矿地质环境项目治理区绿意盎然。
包头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武鹏表示,包头市将总结推广现有绿色矿山建设经验,推动在产大中型矿山提档升级,鼓励小型生产矿山参照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持续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凝聚合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再上新台阶。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蔡冬梅
通讯员:岳宇乐
新闻编辑:陈春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