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苹果将在越南生产智能家居新设备
苹果公司正在准备扩大在越南的制造业务,借此进军智能家居产品市场,同时继续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据彭博社10月15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
苹果计划在明年推出一系列智能家居新设备,包括家用安防摄像头和一款可控制家电的中控显示屏。
此外,配备电机和传感器、可自主移动的桌面机器人预计将于2027年推出。
知情人士称,上述三款产品都计划在越南生产,这标志着苹果在新产品生产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一直以来,苹果公司总是先在中国生产新设备,然后再在其他国家扩产或转移生产。
报道称,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持续的关税威胁以及供应链中断风险,苹果正在将生产从中国分散出去。
苹果目前已在越南生产部分iPad、AirPods、Apple Watch、Mac电脑等众多产品。
越南,成为苹果这一战略的重要受益者。
其实,苹果的“去中国化”战略并非彻底脱离中国,而是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份的分析,除了Apple Watch之外,
苹果主要产品包括iPhone、iPad、MacBook等,超过七成产能比重仍集中在中国。
其中,iPhone产能约仅有10%至15%比重转移至印度,85%还在中国。
不得不说苹果的供应链调整策略,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无疑带来了一定压力。
然而,中国企业在苹果供应链中的角色正在从单纯的制造商向合作伙伴转变。
虽然苹果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但仍选择与中国公司合作,由比亚迪负责智能家居产品的最终组装、测试和包装。
与此同时,天马微电子也为HomePad供应7英寸屏幕核心部件。
表明中国制造业在苹果供应链中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
据供应链人士透露,富士康目前在中国的产能比重,已从先前的90%以上降至75%左右,中国以外产能比重已提升至25%。
这些数据或许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份额可能下降,但重要性不减。
此外,美国7月31日宣布的互惠关税政策,导致越南出口到美国产品将面临20%的关税,价格优势减弱。
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拉扯中,苹果的供应链调整远未结束。
苹果等美国跨国公司并不傻,完全“去中国化”他们绝对不会去做,那是跟钱过不去。
毕竟,中国是苹果的第二大销售市场,而且潜力大于美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