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22:31

宗馥莉,错在哪了?从娃哈哈与巴菲特钟爱的糖果公司说起

一石激起千层浪。

娃哈哈“公主”宗馥莉,真的辞职了。

这一次,不是以退为进,而是彻底退场。

距离她正式接替父亲宗庆后,仅仅过去20个月。一场备受瞩目的民企传承大戏,以如此突然的方式幕间休息。


宗馥莉早已为自己留好退路。她旗下的宏胜集团,早已注册新品牌“娃小宗”。

但这步棋,也恰恰暴露了娃哈哈在品牌传承上的最大问题。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巴菲特最爱的公司——美国喜诗糖果(See‘s Candies)。

对比喜诗糖果,娃哈哈问题出在在哪里?

1972年,巴菲特用2500万美元买下喜诗糖果。这笔投资被他称为“梦想般”的生意。

为什么?

因为喜诗糖果拥有无敌的“品牌护城河”。产品几十年不变,品质始终如一,品牌情感价值极高。 巴菲特几乎不用追加投资,它就能自己产生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反观娃哈哈呢?

它本可以成为中国的“喜诗糖果”。

“娃哈哈”三个字,是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品牌认知度极高。这本是它最厚的“护城河”。

问题出在哪儿?宗馥莉做错了什么?

错在内耗失控:品牌在“内斗”中被撕扯、被稀释。

喜诗糖果的成功,在于品牌被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不受内部权力更迭的干扰。

而娃哈哈的品牌价值,却在无尽的内耗中飞速流失。

宗馥莉的离开,表面看,是辞职。背后看,是困局之下的无奈选择。

第一,股权复杂、掌控力有限,却采取了激进的改革做法,招致各方强烈反弹。

娃哈哈不是一家普通的家族企业,它的股权三分天下:国资占46%,是第一大股东;宗馥莉占29.4%;员工持股会占24.6%。

这意味着,宗馥莉从来就不是唯一的话事人。她虽然是“公主”,但在董事会里,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

老父亲宗庆后凭借个人威望能够平衡的局面,到了资历尚浅的女儿这里,就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墙,每走一步都束手束脚。

在此情形下,宗馥莉却采取了十分激进的做法:“去元老化”、推出新品牌“娃小宗”、关停了多地18家原娃哈哈体系工厂、将供销商合作方改为她全权控制的宏胜集团……


多方出击的结果,是公司“元老派”、企业职工、供销商利益均受影响,甚至还可能涉嫌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必然遭遇各方的强烈抵抗。

当一个公司高层的精力都耗费在内部博弈时,谁还有心力去维护和提升品牌?

第二,遗产争夺战接连上演,严重消耗了品牌的情感价值。


后院起火,是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宗庆后去世后,复杂的遗产纠纷浮出水面。香港法院冻结18亿美元资产,同父异母的弟妹对簿公堂。

一边要管理千亿商业帝国,一边要应付家族内斗。宗馥莉心力交瘁,可想而知。

这场遗产大战,更是将家族内部矛盾赤裸裸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娃哈哈”这个曾经代表家庭欢乐的品牌,与其背后的现实故事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娃哈哈作为国民度极高的老品牌,一直与宗庆后高大民营企业家的形象深度绑定。

宗庆后形象的轰然坍塌,大大消耗了娃哈哈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阖家欢乐”的隐性口碑,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第三,却也是最令人担忧的,品牌分裂的危机,战略短视忽视了品牌最宝贵的“时间复利”。

喜诗糖果给巴菲特的启示是,一个强大品牌的核心是“时间复利”,是几十年如一日积累下的信任。不用瞎折腾,好好维护就能生金蛋。

喜诗糖果被巴菲特全资收购后,品牌战略高度稳定,专注经典,代代相传。

而娃哈哈的困境,展现了另一种思路:

急于“去父辈化”:二代接班,常希望通过打造新品牌来证明自己,这可以理解。但在“娃哈哈”本身仍极具价值时,急于另起“娃小宗”炉灶,是战略上的舍本逐末。这相当于放弃了最强大的武器——几代人积累的国民度。

混淆了“品牌老化”与“品牌经典”:娃哈哈需要的是年轻化,而不是品牌更替。把“老”品牌等同于“坏”品牌,是最大的误判。可口可乐也老,但它通过营销和渠道创新永葆青春,从未想过要再造一个“可小口”来替代自己。


当宗馥莉想推陈出新,打造“娃小宗”时,品牌价值在内耗中分崩离析。

“娃哈哈”和“娃小宗”天然存在“血缘冲突”。前者是记忆,后者是重启;前者象征稳定、熟悉、老品牌的信任感,后者要主打个性、年轻。

想用“宗氏”来延续“娃哈哈”的情感,那不就是山寨自己吗?消费者买账吗?

果然,“娃小宗”一经推出,立刻触及各方利益红线,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集团内部力量分裂,甚至有人推出另一个“沪小娃”打擂台。

经销商们忧虑新品牌能否得到市场认可,纷纷表示反对。

普通职工们也担忧娃哈哈被掏空、自己权益得不到保障。特别是那些在娃哈哈工作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如今却要被迫与宏胜集团签约的老职工,纷纷表示抗议。

娃哈哈下一步,何去何从?

对宗馥莉而言,离开或许是解脱。她可以摆脱束缚,全力经营自己完全掌控的“娃小宗”。但这条路极难,等于放弃“娃哈哈”的金字招牌,从零开始。

对娃哈哈本身,考验更大。失去了宗氏家族的鲜明烙印,这个国民品牌能否在国资和员工持股会的管理下,找回灵魂?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江山?


总结一下:

喜诗糖果的成功,在于品牌在稳定的控制下,被专注和传承。

娃哈哈的困境,在于品牌在控制权的纷争中,被消耗和撕裂。

一家企业,连方向盘都抢不明白,又怎能指望它平稳驶过惊涛骇浪?

娃哈哈的案例,给所有中国家族企业上了一课:传承,传的不仅是家业,更是一个清晰、稳定、能凝聚共识的治理结构。

没有这个结构,再辉煌的品牌,也可能走向黄昏。

我们拭目以待。
#宗馥莉和国资翻脸了吗#​
#宗馥莉叔叔:水军害了她#​
#宗馥莉辞职对娃哈哈有什么影响#​
#消息人士透露宗馥莉辞职原因#​​
#宗馥莉辞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宗馥莉,错在哪了?从娃哈哈与巴菲特钟爱的糖果公司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