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男子到山东寻亲,问路问到亲叔叔!当事人:听到他说“我是你叔”时,手脚发麻,像做梦一样
来源:齐鲁晚报“不敢相信,手脚发麻,感觉整个人都懵了!”近50岁的赵著霄从浙江杭州驱车十余个小时,来到山东潍坊东庄子村寻亲,偶然问路竟遇到了爷爷弟弟的儿子——自己的堂叔。这场跨越30年的重逢,不仅让中断的亲情得以接续,更让“根在山东”的记忆在两代人心中生根发芽。
无心插柳的重逢:村口问路偶遇亲人
回老家认祖归宗,在村里随口一问,遇到自己堂叔的概率有多大?这样一次巧合,近日就在山东省潍坊市东庄子村真实上演了。
今年已近50岁的赵著霄,一家人定居在浙江杭州,但他始终记得,祖辈的足迹曾深深印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景芝镇的土地上。“想让孩子知道根在山东。”怀揣这份朴素的心愿,他趁上高一的儿子假期,驱车北上回到东庄子村。
本只想带孩子“看看老家的样子”,未曾想,在村子闲逛问路时,命运竟为他安排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重逢。
“当时叔叔迎面走来,我问‘祠堂怎么走?’‘村里是不是都姓赵?’后来提到我爷爷的名字,他一听先是一愣,然后笑着上前来握住我的手,反问‘你是不是在浙江萧山?’”赵著霄回忆,两人核对家谱,提及爷爷往事,细节一一对应,身份瞬间确认。
“听到他说‘我是你叔叔’那句话时,我简直不可置信,反复确认了两遍,手脚都发麻,像做梦一样!”赵著霄激动得声音发颤,而叔叔那句“回家,回家……”的呢喃,更让他欣喜若狂。“这真是回家了!”在赵著霄记录的视频里,叔叔牵着他的手往家走时的背影,成了他心中“回家”的模样。
部分网友的评论
爷爷参军别故土:书信虽断但血浓于水
这场重逢的背后,藏着一段跨越时代的家族记忆。
赵著霄的寻亲缘起于爷爷的革命往事:19岁那年,身为家中长子的赵老先生响应号召,从山东潍坊东庄子村出发,扛起枪参加解放战争,先后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直至部队南下至杭州后留守当地。“当时家里两兄弟,一个当兵,一个留家照顾老人。”赵著霄回忆,爷爷这一去便是半生,而留在山东的弟弟一家,成为他心中最深的牵挂。
赵著霄的父亲出生于东庄子村,8岁左右随赵老先生迁居杭州,从此与山东老家的联系逐渐淡去。30多年前,十几岁的赵著霄曾随父亲回过一次山东,那时村里还是土路土房,他跟着小伙伴在田埂上抓蚱蜢的场景历历在目。“但因当时没有手机,通讯不便,仅靠书信维系联系,后来写信从一个月一封变成一年一封,慢慢就断了。”
再次踏入东庄子村,赵著霄感慨万千:记忆中坑洼的土路已变成平整的柏油路,低矮的土坯房换成了整齐的砖瓦房,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和30年前完全不一样,变化太大了!”
在叔叔家,一场跨越时空的亲情聚会温暖上演:叔叔喊来兄弟和晚辈,摆上地道的山东家常菜,赵著霄则拨通了在杭州父亲的视频电话。78岁的老人看到屏幕里的山东亲人,激动得声音颤抖,隔着屏幕与堂弟们聊起儿时往事,赵著霄还和叔叔一起翻看了赵家家谱。“完全没有陌生感,就像回到了自己家。”赵著霄感慨,“血浓于水,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传承的意义:让娃永远记得“自己是山东人”
“最后悔的是没带礼物!”赵著霄笑称,最初只想带孩子“认认门”“寻寻根”,没料到会遇见亲人。不过好在,赵著霄与叔叔一家已互加微信,时常视频聊天,还能通过物流给叔叔邮寄一些杭州的特产。
“村里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团聚了。”赵著霄的儿子第一次见到全村都是亲戚,这让身为独生子女的他“惊呆了”。虽然对庞大的家族关系还没太有概念,但山东馒头的麦香、家常菜的美味已让他深深着迷:“这孩子光想着‘山东的饭好吃’!”赵著霄笑着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谈及未来,赵著霄打算带父亲回山东过年,“不过要先考虑他的身体状况,我父亲已经78岁了,如果有机会我想带他回来看看。”尽管生在杭州、长在杭州,赵著霄一直以自己是山东人为傲,爷爷辈地道的山东乡音早已刻进他的血脉。他希望通过这次重逢,让这份跨越地域的亲情代代相传。
从19岁青年的战火离别,到时隔30年的偶然重逢;从书信中断的遗憾,到微信相连的温暖。这场寻亲之旅,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千万人对“根”的眷恋与追寻。正如赵著霄所说,想让子孙永远记住自己是山东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志坤 高雅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