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延津农民去世后捐献器官 让3名患者重获新生
10月14日,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联合颁发的鲜红烫金捐献证书和纪念徽章,送达新乡市延津县农民陈广良的家属手中,向这位用生命传递大爱的捐献者致以崇高敬意。这名平凡的农民离开了他挚爱的家人和土地,却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为世界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记。
9月22日晚,蒙蒙细雨飘飘洒洒,刚结束劳作的陈广良在下班途中因视线受限撞上货车,脑部重创陷入昏迷。经过7天的全力抢救,9月28日凌晨,陈广良被专家组评估为脑死亡。
他的4名子女遵照父亲生前心愿,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办公室内,由新乡市红十字会、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见证,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黄土依旧,生命轮回。9月29日凌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OPO获取团队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精准操作,成功获取陈广良的1枚肝脏和2枚肾脏,这些“生命礼物”挽救了3名重疾患者的生命。
“父亲一生都在帮助别人,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做人准则。如今他走了,我们应该帮助他完成最后的心愿。”长子陈胜杰红着眼眶说。
今年54岁的陈广良是延津县石婆固镇里士村地道农民,皮肤黝黑、手掌粗糙是他留给家人的深刻印象。
收拾遗物时,子女们才发现父亲尘封的大爱轨迹: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金奖,造血干细胞入库捐献志愿者证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偿献血爱心证书……累计献血量达数千毫升。
2001年,陈广良在新乡市区看到无偿献血车标语献血救人,功德无量,从此坚持每年定期献血。他常对孩子说:小家用血有保障,大家能救更多人。更让子女震撼的是,他生前多次表露去世后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的心愿:没读过什么书,能帮医生学知识救更多人,这辈子就没白活。
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朴实家训已深深烙印在子女心中。陈胜杰表示,全家将延续父亲的奉献精神,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
新乡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评价:他以20余年无偿献血为习惯,用器官捐献完成生命绚丽谢幕,是凡人对生命最慷慨的馈赠。
如今,陈广良的血液曾在他人血管流淌,器官正在他人身体跳动,精神在儿女生命中传承。这位与黄土为伴的平凡农民,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来源:新乡日报
编辑:陈培闯
二审:段玉龙
三审:卢家民
页:
[1]